学科基础课: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I、离散数学、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1)等
专业必修课:Java程序设计(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 EE开发技术、Java框架开发技术(1)等
专业教育选修课:人工智能导论、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导论等
学科基础课
011ZJ401 计算机导论 32学时 1.5学分
本课程本课程作为专业的导学课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发展前沿及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的三大支撑平台:硬件、软件、网络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熟练操作计算机相关办公软件,进而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目标规划,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011ZJ40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I 56学时 3学分
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程序入门课程语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本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语言的发展、C语言的特点和编译环境、C语言基本语法、输入输出控制、三种程序结构、数组类型、函数的应用、指针的应用、结构体类型设计和借助文件的数据存取。整体内容设计突出利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
011ZJ407 离散数学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是有限个或无限个元素。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软件工程专业中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紧密相关,是这些课程的先修课。本课程主要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基础、图论基础、组合论基础、初等数论知识等相关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理逻辑、集合论和图论相关知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具备离散数学模型构建的初步思维能力、严谨的逻辑推导能力,为实际问题的求解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011ZJ405数据结构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重点研究各种常用数据结构以及基于相应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相关算法,培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结构抽象、设计以及算法设计分析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包括数据结构基本概念、线性结构、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与二叉树、图、查找和排序等内容;在内容安排上,每种数据结构都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基于上述结构的算法;针对查找和排序主要讲解经典算法和算法效率分析。
011ZJ411 Java程序设计(1) 64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主要讲述当前非常流行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思想,为学生建立初步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Java基础语法,面向对象基础:类的定义和类中成员函数的实现、对象的创建和通过对象调用成员函数;封装、继承和多态:继承的概念和意义、继承语法和继承的方式、多态的概念与机制。以及以封装继承多态为核心的其他高级语法,如接口、内部类等。建立初步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可以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具备面向对象分析和抽象能力,能够将现实事物抽象为软件工程中的分析类、设计类,并验证其合理性。
专业必修课
011ZH401 Java程序设计(2) 64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让学生在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基本语法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Java SE平台编程:对象容器集合的创建、元素存储、集合遍历;内存与磁盘交互IO流的使用、文件处理、过滤流、对象的序列化、NIO的使用;程序运行异常处理的概念、处理机制、自定义异常、反射的使用:类对象的获取、单例设计模式的实现与优化;多线程编程:线程的创建、线程的生命周期、线程的调度与控制、线程的同步。能够运用Java面向对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设计出较复杂的面向对象程序的解决方案;具备在Java 环境下按照相关的实验或问题的要求对软件工程问题分析解决并形成报告的能力。
011ZH40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56学时 3学分
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学科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技术、数据库设计方法和规范化理论、关系代数和SQL数据库操作语言以及多用户数据库处理包括并发控制、安全性保护、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系统地理解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优化的数据库,掌握在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库操作,培养学生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011ZH404 Java EE开发技术 64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JavaEE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本课程主要介绍Web应用概述、Web技术和开发环境;Servlet技术:Servlet概述和工作原理、编写、配置与调用、典型应用;Servlet中的会话与过滤:无状态的Http协议与响应模式、会话跟踪技术、Servlet过滤器的应用;JavaBean的概念、javabean的创建于应用;Jsp的工作原理、Jsp元素的应用;Jsp内置对象:内置对象概述、8种内置对象、内置对象的应用;表达式语言EL、标准标记库JSTL;JSP连接数据库、连接池的应用;MVC概述与MVC的应用。 能够按照Web后端编程的语法规则,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型;运用Web后端编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设计出较复杂的Web应用的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具备对Web工程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011ZH407 Java框架开发技术(1) 4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式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MyBatis的基本应用、MyBatis的工作原理和入门程序、MyBatis的核心配置、log4j运行日志组件的引入、工具类的开发;MyBatis的高级应用、动态SQL、映射器的使用;MyBatis开发多表连接;Mybatis中一级缓存与二级缓存的介绍、第三方缓存组件的引入。构建能够按照企业级开发相关框架的语法规则,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型,提升数据访问性能、保证并发访问数据一致;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能够对企业级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良好解决。
专业教育选修课
011ZX401 人工智能导论 4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主要讲授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包括知识表示、推理方法;经典算法模型,机器学习核心内容,还涉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热门应用领域的技术要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方式,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筑牢根基。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需求。
011ZX402 Python程序设计 64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其目的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涵盖Python语法基础,基本数据类型,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控制语句,函数的使用,文件操作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等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编程思维,还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开发中,增强创新与实践能力。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获得扎实的编程基础,掌握高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提升逻辑思维、团队协作及持续学习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一定基础。
011ZX403 大数据导论 4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主要讲授大数据基本概念、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商业规划、大数据思维变革、大数据医疗、大数据预测、大数据云及大数据发展趋势等。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内涵特点、大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大数据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同时培养学生大数据处理问题的思维,引导学生认知大数据技术。要求学生了解学习大数据需要掌握的基础技术知识,熟悉海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以及与之匹配使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大数据的认识,并为后续扩展学习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